激活文化基因,探索浙江何为。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结合文化基因激活工程,推出“读文化基因,游诗画浙江”主题推文,带领大家一同了解何以浙江,品读浙江璀璨夺目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。
今天为大家带来:浙江的商业文化基因源起。
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
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这首对联,成为后世自我勉励的样板,其中所引用的一个故事,就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,他克服困难、励精图治,最终取得成功,成为古人奋发图强的典范,至今仍激励国人。
吴越均是当时的大国,国与国之间的博弈,仅依靠国君的“卧薪尝胆”恐怕无法实现以“三千越甲”而“吞灭吴国”,想必主要依靠的还是国力的提升。根据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记载,“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、计然知斗则修备,时用则知物,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返。”说勾践被吴王困在会稽(绍兴),于是采用了范蠡、计然的“知斗则修备、时用则知物”的政策,“十年生聚、十年教训”,通过十年的生养、聚集人口,通过十年的教育与训练,积聚力量,最终打败吴国。
计然,春秋时期宋国人,史书记载说其外表貌似平庸、愚钝,但自小非常好学,通览群书、博学多才,天文地理无所不通,时常观察学习大自然,善于从事物刚开始发生露出端倪时,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,尤其善于计算。
计然(图源网络)
在南游越国时,收越国大夫范蠡为徒。在与范蠡问对时,他系统阐释了其关于加强农业生产、优化贸易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和策略,史称“计然七策”。范蠡用其五计,辅助勾践孵化培育出铸剑冶炼、浣纱纺织、种稻酿酒、陶瓷烧制、造船资舟等产业体系,构建出“知斗修备,识用知物”“农末俱利,平䵚齐物”的经济制度,训练出“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”高卖低买的贸易能力,从而实现以越一国而谋楚、齐、吴三国之力,历20年富国强兵终灭吴。
范蠡(图源网络)
强国之道,终究靠的是经济,靠的是制度、产业、贸易,以经济而强国富民。
功成身退后,范蠡与西施泛舟太湖,根据计然的教授,以及自己的理解,梳理写成《计然书》,成为阐释当时社会生产、商业贸易、经济发展的重要著诉,至今仍被视为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重要权威之一。
根据《计然书》的记载,勾践在返回越国后,想要洗刷国耻,打败吴国,于是向计然问计,说“吾闻先生明于时交,察于道理,恐动而无功,故问其道。”计然系统向勾践敬献了“经济之道”,其核心要点主要是:
计然说,“兴师者必先蓄积食、钱、布帛”,说的是出师远征敌国,必须先积蓄粮食、钱财、布匹。如果不先积蓄粮食,到了战场的时候,士兵缺粮饥饿,就会动作迟缓,眼花耳昏,抬不动武器,进退缓慢。饥饿和饱食军队的区别,相差千万里,战败不能总是归因于上天,而要从主帅自身的后勤保障等来找原因,“与人同时而战,独受天之殃。未必天之罪也,亦在其将。”
计然说,“王其审之,必先省赋敛,劝农桑,饥馑在问”,要减免百姓的赋税,奖励农耕,问候、扶持、救助遭遇天灾的人民,让百姓集中力量耕织。让田野得到开垦,粮仓里堆满粮食,百姓殷实富庶。只有国家富强了,百姓富裕了,才能有力量应对各种自然灾害。军队没有出征的时候,积极训练;而一旦遇到战事的时候,则有完整精良的装备和战斗力,一旦爆发战争,我方就能处于上风,占据有利的条件。
要遵循天相与农业的生产规律。月亮每十二年为一周期,处于金星的三年中,大地就丰收;处于水星的三年中,就会遭遇灾祸;处于木星的三年中,就会收获平平;处于火星的三年中,就会遇到旱灾,政府要做的就是,在对应的年份做好粮食的价格判断、应对准备,尽可能减少灾害的损失、扩大丰收年份的收成。要遵循农末俱利的经济规律。粮食的收购价低于20一石就会伤害农民的积极性,高于90一石就会伤害商人的积极性。政府要调控粮食收购价,使其不低于30,不高于80,从而保护好商人与农民的积极性,使得货尽其流。要遵循低买高卖的贸易规律。要逆常人思维考虑,在涝天的时候买车旱天的时候卖,在旱天的时候买船涝天卖,所谓“水则资车,旱则资舟,物之理也”,以低买高卖而放大生产的收益。越国处于吴国、楚国、越国三国之间,要善于在低价的时候买进吴国、楚国与齐国的马匹、青铜,在高价的时候卖出越国的粮食、纱布与瓷器,如此以“一国谋三国之力”,实现国富民强。
越王勾践采用计然的策略最终实现了越国的富国强兵,范蠡功成身退以经商,三致千金而三次散尽,成为一代商圣。他们的强国之道、经商之策至今仍是大家学习的榜样,在不同的时代有着相同的表达,从而成为越国大地的文化基因。
计然说,“人生于世,非财无以滋身,不商何以弘利。”范蠡注释说,“财为养命之源,人岂可无有。而不会运营,则蚕食易尽,必须生放经商,庶可获利,为资身策也。”计然范蠡的学说,为商业正本清源,让人对春秋时期的思想耳目一新。范蠡用五策实现越国的富国强兵,功成身退后三次经商大成,三散其家财,留下身后美名,成为“以经商立身,实现人生价值”的典范,为后人所尊崇、效仿。至今许多浙江人追求创业而非致仕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流行“学而优则创”,可能源头就在于此。
计然说,“夫崇,二十病农,九十病末,末病则财不出,农病则草不辟,上不过八十,下不减三十,平祟齐物,关市不乏,治国之道也。”指的是谷贱伤农、谷贵伤商,政府要在价格低的时候买进粮食,价格高的时候抛出粮食,使得谷物的价格适中,才能让农业肯于生产,商业肯于流通,方能富国,即所谓平祟齐物理论,与现在的国家宏观调控如出一辙。李俚、吴起变法均采用这一制度,两宋的司马光认为,“农尽其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,工巧尽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,商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”;欧阳修认为,“四民犹四体,工作而商行,末本相表里,臣请通其流,为国扫泥滓”;苏轼认为,“对粮食流通贸易征税,会使‘商贾不行,农末皆病’”;蔡京认为,“商农相因以为生者,商不通则物不售,物不售则贱,贱则伤农”,陈亮、吕祖谦的工商皆本、本末俱利,大概是计然、范蠡平祟齐物理论的衍生与发展,成为我国历史上市场经济的制度学说典范。浙江人信奉市场经济,或许源头即在于此。
10000年以前,远古时期的浙江人在浦江山上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,在良渚发现了40万斤的碳化水稻遗存。随着水稻的种植与粮食问题的解决,人们对开垦工具、交通工具、保存器具、衣服美酒产生需求,于是浙江人开始琢磨酿酒、防治、冶炼、烧瓷、造船等技术,及至越国,重点产业已包括水稻种植、德清的原始瓷、钱山漾的丝绸等。从当时的水稻种植到米酒酿造再到绍兴黄酒,从最初的浣纱、丝绸演变为现在的化纤纺织;从德清的原始瓷到上林湖的越窑演变为现在的龙泉青瓷,从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演变为宋代的宝船直至现在的货船制造,无论是两宋时期的瓷器、丝绸、茶叶,抑或是民国时期的肥皂大王、湖丝大王等各种大王,还是现在的中控、海康,浙江人始终走在技术创新、制造立身之先,相比于晋商徽商,浙商更注重制造业,可能源头就在于此。
绍兴黄酒小镇
计然说,“论有余不足则知贵贱”,指的是看货物的数量多少即可知道价格的涨跌;“贵上极则反贱,贱下极则反贵”,指的是价格涨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,反之亦然;“贱买贵卖,加速周转”,指的是要在价格低廉时买进,价格高昂时卖出,且要想办法使资金像急流一样快速周转;“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”,指的是当价格极贵的时候就要把货物当作粪土一样抛出去,反过来就要像珠宝一样买进来。“旱则资舟,水则资车”,指的是旱灾的时候要购买船只,洪涝的时候要购买车辆,看似与现实需求相反,但却很符合贵出贱取的逻辑。越国就是依靠高超的高卖低买的贸易能力,以手中的水稻、浣纱以及初具规模的造船业为基础,源源不断换取楚国、齐国、吴国的军用物资与粮食,终于富国强兵。这些交易理论放在现在的商业市场、股票市场均十分有效。无论是两宋的海外贸易,还是如今遍及浙江各地的“市场”,浙江人始终走在贸易之先,或许思想源头即在于此。
从近期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看,社保基金、养老金、QFII、公募等长线资金主要青睐三个方向,分别是人工智能概念、医药及竞争优势明显的传统龙头股。
计然说,“人皆人,贪廉无辨。心非心,真伪难知。”范蠡注释,“必须试之以财帛,处之于患难,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”,即现在所谓“利益之交知真性、患难之交见真情”。计然说,“合伙开行,择能者是从;分头管事,以值者可托”;范蠡注释说,数人合伙开办商铺的,应该选择其中最有实力的人来托付本钱,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来托付大小事务,即使将来大家分伙时,也应该这样办。无论是兄弟还是叔侄,合伙开办一个店铺,如果按年头来轮流管事,那么每个人都只想着为自己赚钱,不会为大家尽心尽力,不会设法与中间人、顾客打好交道,随意地签合约,熟客再来,也不知道轮到谁管事了。关于用人,计然说“随才而授,不失;量力而行,少愆”,说的是宁可大材小用,不可小材大用。将有能力的人放到简单的工作上不会有过多坏处,但把没有能力的人放到复杂的工作上,他就无法胜任,这必然导致钱财丧失、生意失败。这些理论,与现今流行的企业合伙制度、HR用人制度也是非常契合。
西施故里
春秋末期,越国灭于楚国,部分越人南迁,到了如今的“瓯越”“闽越”,古越的文化基因也随之南迁,在此得到有效表达,温州、福建长于经商,或许就来源于此。
这些文化基因,成为古越文化的重要内涵。2024年,古越文化被纳入十大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。下一步,绍兴各地将深入解码古越国政治、经济、社会运行的思想、礼仪、制度体系,推出一批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,高起点规划建设西施山考古遗址等八大古越文明遗址公园,打造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等十大古越名村,从而持续擦亮古越文化标识。
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期货一倍杠杆配资,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,可以在每次阅读文章后,点击文末右下角的“在看”,这样每次推送的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,感谢大家的支持!
发布于:北京市